放假回微信不算加班?法院判决付出实质性劳动、必须依法支付报酬

抖音秀 热点资讯 11

10 月 3 日消息,节假日用微信工作算“免费加班”吗?据极目新闻、央视新闻本周报道,离职工程师王先生(化姓)将前公司告上了法院,追讨自己两年来节假日和休息日期间的加班费。

据湖北武汉东湖高新技术法院消息,经审理,法院认为:在休息时间通过社交媒体付出实质性劳动,同样构成加班,用人单位必须依法支付报酬。经核算,判决公司支付王先生加班费 5000 元。

2020 年 5 月,王先生入职某建设公司担任主办工程师。2022 年 10 月,他被公司口头要求提交离职申请。离职后,王先生将前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支付长达两年多的加班工资。

王先生表示,在职时他存在大量延时加班、节假日加班和休息日加班,包括元旦、清明、劳动节、端午、中秋、国庆及春节等,这些加班大多通过微信进行 —— 需要在工作群中回复消息、汇报工作进度、发送现场照片等。

庭审中,前公司辩称王先生是主动离职,并否认存在加班事实,认为其诉请的加班时间和金额没有事实依据。经审理,法院认为:

  • 王先生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中的开会记录和照片等证据,能够证明其在休息时间付出了实质性劳动。公司明显占用了劳动者休息时间,应当认定为加班;

  • 由于王先生没有提供具体的打卡记录,微信记录的加班时长难以精确量化,全部认定为加班有失公平。最终,法院综合考量其工资情况、职务要求、加班频率、时长和内容后,酌定该建筑公司向王先生支付加班费 5000 元。

法官表示,随着工作方式多元化,通过微信等线上工具在休息时间处理工作的情况非常普遍。判断加班的核心在于是否在标准工作时间外付出了实质性劳动。如果劳动者在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通过线上方式处理了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而非仅仅是偶尔回复简单信息,就可能被认定为加班。

法官详细解释了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工资计算标准(注:以 2025 年为例):

  • 国庆 10 月 1 日至 3 日及中秋节(10 月 6 日)属于法定休假日,安排加班应支付 3 倍工资,且不能以补休替代;

  • 10 月 4 日、5 日、7 日、8 日为休息日调休,安排加班且不能补休的,需支付 2 倍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