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3岁女孩突坐起:妈妈、我听到有人在扫地……

抖音秀 热点资讯 135

  三岁小女孩,连续两天半夜突然坐起来说:“妈妈妈妈,有人在扫地……”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孩子是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小亚表示:这种疾病,约9成学龄前儿童都至少患过一次,症状不明显,却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病例一:三岁小女孩,半夜突然坐起来,“妈妈妈妈,我听到有人在扫地……”,类似的话,孩子连续说了两天;就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两周后复查,中耳积液缓解,问:“还有人扫地吗?”答:“不扫了。”

  病例二:六岁小男孩,连续两天在晚上睡前和半夜跟妈妈说“耳朵嗡嗡响”,妈妈大惊,赶紧带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查体、听力检查都未见异常,在向家长交代病情后,小帅哥立即跟妈妈说:“跟你说了,蚊子太多,没有打干净,看我腿上的包。”妈妈捂脸而笑,自诉自幼分泌性中耳炎引起不可逆听力下降,以为儿子也患上同种疾病。

  上述两个诊室中的故事,来自于王小亚医生的真实接诊纪录,都涉及了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疾病。

  这种病为什么儿童易患?病因又是从何而来?

  孩子不理人或听到“奇怪的声音”都应及时就诊分泌性中耳炎是特指中耳有积液的一类疾病,往往不伴有明显急性炎症的表现,也就是说它的发生往往十分隐匿,不会有耳朵疼、发热等中耳炎常见的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轻到中度的听力下降,这部分孩子会表现为旁人小声说话听不清,或者是当他们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候,对周围环境里面的声音会表现出不敏感。

  “比如他们在自己玩玩具或是专心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父母或老师跟他说话,他可能会反应不是太好、不太搭理;或者和他说话时,他总是反问:‘你在说什么?’”王小亚说。

  还有的孩子会有耳鸣表现,但不同患儿“听到”的声音会有差异,有的孩子会听到耳朵里有“沙沙沙的”声音,就像上述病例中的小女孩,听到“有人在扫地”;有的则会听到吹风或者蚊子嗡嗡叫的声音。

  对于唇腭裂或者唐氏综合征等孩子而言,由于先天面部结构的原因,容易从出生开始就出现持续性不缓解的分泌性中耳炎,假如在语言发育关键时期也持续存在,则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语言发育迟缓。

  提醒:当孩子出现听力下降,或者说自己的耳朵里出现一些特殊的声音,都需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90%以上学龄前儿童至少发生过一次

  分泌性中耳炎的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有研究显示,90%以上的学龄前儿童至少发生过一次分泌性中耳炎。

  王小亚介绍,如今广州很多幼儿园对幼儿开展的听力筛查,所使用的都是声导抗的检测方式,可以反映中耳的功能。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筛查中发现听力下降、一检查便发现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孩子。

  这和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一方面,我们的鼻子和耳朵通过咽鼓管相通,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粗、短,走向比较平直,和水平方向的夹角较小,形态和功能与成人的咽鼓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当儿童出现鼻炎后也很容易引起耳朵的炎症。

  另一方面,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也是学龄前儿童高发疾病。肥大的腺样体会对咽鼓管开口造成机械性堵塞,鼻窦炎的发作也会引起咽鼓管功能的障碍,影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导致中耳腔内正常的分泌物无法通过咽鼓管排泄,从而形成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若持续存在听力损失将不可逆

  王小亚说,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自限性,许多孩子中耳内的积液能逐渐自行排出,早期的听力损失也是可逆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5%~10%的孩子积液、症状会持续存在,导致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的发生,对鼓膜以及中耳腔的功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听力损伤也就变得不可恢复。

  “一旦中耳积液超过三个月以上,自行恢复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王小亚说, “所以出现了上述症状或者在筛查中发现异常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到耳鼻喉科检查,假如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一定要长期随访,建议每个月都来复查一次,观察一段时间,看积液有无明显消退。”

  小部分的孩子,如果积液时间比较长,还有明显的鼓膜内陷或者粘连,引起鼓膜本身的病变的话,则可以通过手术进行鼓膜置管,把积液清除掉、改善听力;但耳道狭窄的孩子无法进行置管手术,则可能要选择安装助听器才能改善听力了。


标签: 女孩 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