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9 日消息,科技媒体 9to5Mac 昨日(11 月 18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史蒂夫・乔布斯档案馆为纪念《玩具总动员》上映 30 周年,公开了一段录制于 1996 年的珍贵未公开采访视频,为公众揭示了这位科技领袖在皮克斯时期的深刻洞见。
该档案馆成立于三年前,致力于权威、完整地呈现乔布斯的故事,并为渴望创造变革的新一代提供灵感资源。此前,该机构已陆续发布过一系列珍贵资料,包括一本名为《创造美妙》(Make Something Wonderful)的精装书。
在这段内容中,乔布斯深入探讨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如何巧妙地避开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陷阱,成功融合了硅谷的技术与好莱坞的创意,而不是沦为失败的“硅莱坞”(Sillywood)。
他将“硅莱坞”定义为那些试图用金钱堆砌电影,却从未产出任何成功作品的科技公司。乔布斯自豪地表示,皮克斯是当时唯一让硅谷与好莱坞成功“联姻”并诞下杰出后代的公司。
其次,在人才激励方面,皮克斯摒弃了好莱坞普遍采用的“大棒”(以合同约束),转而采纳了硅谷盛行的“胡萝卜”(以股票期权激励)。乔布斯解释说,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公司必须每天都努力变得更好,从而让顶尖人才心甘情愿地留下来,而不是依靠一纸合约。
乔布斯表示“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皮克斯成为一家更好的公司,让每个人都愿意留下来……我们不会想当然地让任何人留下。因为如果他们不想留在皮克斯,那他们或许就应该离开,无论他们是否还有合同在身。”
访谈中,乔布斯也阐述了他对技术角色的辩证看法。他以渲染时间为例,指出尽管从 1986 年的《顽皮跳跳灯》到 1995 年的《玩具总动员》,计算机速度提升了 100 倍,但渲染一帧画面平均仍需 3 小时。
这是因为动画的复杂度也同步提升了 100 倍。他认为,这恰恰证明了皮克斯的创作雄心与技术发展速度保持同步,始终在挑战极限。技术是推动创新的强大引擎,让更复杂的艺术表达成为可能。
然而,乔布斯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观点:艺术与故事的生命力远超技术。他预言,任何技术设备,哪怕是 Macintosh 电脑,几年后都可能无法启动,最终会沦为创新的“沉积层”。
相比之下,迪士尼于 1937 年推出的《白雪公主》在 60 年后依然能创造巨额利润。他坚信,数十年后,人们之所以还会观看《玩具总动员》,不是因为其开创性的电脑图形技术,而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