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消息,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翼菲科技官宣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于 11 月 17 日发布旗下首款人形机器人“鸿钧”。
“鸿钧”搭载了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自主研发的 YiBrain 系统,该系统可与底层控制系统(智能小脑)深度融合,将重构后的任务序列转化为一个个关节运动指令、力矩控制信号和移动导航命令。
该机器人并未采用双足行走,而是搭载升降 + 轮式复合控制架构,自主研发模块化四转四驱全向轮底盘,并搭载多种运动模型实时响应系统,“鸿钧”可以实现前后、横向、斜向、阿克曼转向及自旋的全向全场景移动,支持 2m/s 移动与 360° 转向,具备 62cm 狭窄空间穿行的通过能力。
通过集成 0.4m/s 的升降机构,“鸿钧”实现了身高可调,升降行程可达 0.5m,结合地面滑行实现“三维度空间作业”,宣称可覆盖 95% 以上工业场景高度需求。
为了实现精细装配,“鸿钧”搭载了自主研发仿生机械臂,其采用 313 结构布局,肩部、肘部、腕部分别分配有 3、1、3 自由度,单臂总计 7 自由度,复刻人类手臂。
仿生机械臂臂展 0.6m,峰值负载 5kg,末端重复定位精度≤±0.05mm,可完成多种智能抓取和精细装配。
此外,腕部球形关节构型模拟了人类手腕的万向运动能力,使其能够在任意角度进行拧紧、插拔、按压等复杂动作,可实现 360° 旋转与多角度姿态调整,关节最大速度达 275°/s。
“鸿钧”的灵巧手腕可适配标准电动扳手、真空吸盘、夹爪等通用工具,通过快速换手即可切换作业类型—— 从拧螺丝到插线缆,从贴标签到抓零件,一台设备就能覆盖多工种需求,无需为单一任务配置专用设备。
翼菲科技表示,“鸿钧”具备无需固定工位的全场景适配能力,无需依赖预设轨道或固定部署点位,可根据产线实时需求灵活调整作业位置。无论是产线布局临时优化,还是新品换产需要重构生产流程,它都能快速响应 —— 无需耗费大量时间重新调试部署,也无需承担因固定设备迁移产生的高额成本,融入动态变化的生产环境,避免设备因场景变更暂时脱离核心流程的资源浪费,匹配高频换产的灵活需求。
在小批量、多品类生产场景中,它能根据任务指令快速切换作业类型,无需额外新增专用设备,既避免了“一机一用”模式下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又能衔接不同生产环节,满足多样化生产的核心诉求。
针对短期订单或临时生产需求,“鸿钧”计划实现以“即来即用”的补充劳动力形态快速上线,无需企业配置全套专用自动化设备。其设计目标是与企业现有生产体系无缝协同,无需对现有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预期能有效降低因短期任务带来的设备闲置风险与刚性投入成本。同时,依托通用化属性设计,它有望适配不同批次、不同类型的生产任务,为企业应对市场波动提供更灵活的成本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