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编程神器 Cursor 估值一年狂飙近 12 倍,谷歌、英伟达排队“送钱”

抖音秀 热点资讯 5

AI 编程工具 Cursor 又融资了。这次是 23 亿美金,估值干到了 293 亿。

没错,就是那个让黄仁勋盛赞的 Cursor。这一次,Accel 和 Coatue 领投,谷歌和英伟达也亲自下场“跟投”了。

从年初到现在,估值暴涨近 12 倍。当所有人都以为 AI 应用层是“炮灰”时,Cursor 却硬生生活成了“神话”。

那么问题来了:在 OpenAI、Anthropic 这些“房东”们纷纷开始自己“盖楼”(做应用)的时代,Cursor 这个最强“二房东”,还能“横”多久?

01、资本狂潮席卷!Cursor 估值“火箭式”飞升

曾几何时,Cursor 的四位年轻创始人,立下了改造编程体验的“宏愿”:

  • 打造一款零 Bug 编辑器。

  • 能将少量伪代码转化为大规模 PR。

  • 能即时解答任何代码库疑问。

  • 展望源代码最终“隐去”的交互界面。

如今,这些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其实现速度令人惊叹!

最近,Cursor 正式宣布完成 23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公司估值一举攀升至 293 亿美元。

这使得其估值,在短短数月内实现了质的飞跃:

  • 相较今年 6 月的 99 亿美元,增长近两倍。

  • 与年初的 25 亿美元相比,更是飙升了近 12 倍。

其成长轨迹,简直“炸裂”! Cursor 已成功跻身 OpenAI、Anthropic、xAI 等“AI 独角兽”天团行列。

此轮融资,投资者阵容星光熠熠。Accel 和 Coatue 共同领投,Thrive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DST Global 持续加码。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和英伟达,也作为新战略伙伴加入。

Cursor CEO 迈克尔・特鲁埃尔(Michael Truell)直言,邀请两大巨头,旨在“深化合作伙伴关系”。谷歌将提供核心 AI 服务和云计算支持,而英伟达,则是其重要的企业级客户。

更值得一提的是,Cursor 的四位创始人…… 均是 25 岁左右的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如今,每人身家估值已逾 13 亿美元。

他们成功步入亿万富豪之列。

其中伦纳马克甚至已选择“功成身退”,专注于更前沿的“安全 AI”领域研究。

在业绩表现上,Cursor 也交出了亮眼答卷。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突破 10 亿美元大关。

02、“氛围编程”的魔力,让大佬们都“沉迷”

Cursor 究竟有何魅力,能获全球科技巨头和开发者群体如此青睐?核心在于其所倡导和实现的“氛围编程”理念。

英伟达 CEO 黄仁勋 10 月份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地称赞 Cursor,称其是他“最喜爱的企业 AI 服务”。

他透露,英伟达旗下近 4 万名工程师,已在日常工作中广泛使用该工具。

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也公开表示,他曾通过 Cursor 体验“氛围编程”的便捷,并对其赞不绝口。

Klarna CEO 塞巴斯蒂安・西米亚特科夫斯基(Sebastian Siemiatkowski),亦分享了“沉迷于使用 Cursor,经常编码至深夜”的经历。

什么是“氛围编程”?

“氛围编程”这一概念,由 OpenAI 联合创始人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提出。

它描绘了程序员“完全沉浸于编程氛围中”的理想状态:“拥抱指数级增长”,甚至“忘记代码本身存在”。

卡帕西指出,这种现象得以实现,是因为“编码模型变得过于强大”。程序员得以从琐碎细节中解脱,享受“丝滑”高效的开发体验。

Cursor 的核心“魔法”,在于其强大的 AI 辅助能力。

・它能实现自动补全、智能辅助、代码审查,还能即时解答代码相关问题。

・这款工具能学习开发者的编码风格,生成高度符合个人习惯的代码。

・它提供了高度灵活性,用户可在 OpenAI、Anthropic、谷歌等多种 AI 模型之间无缝切换,还支持其自研的 Composer 模型。

・其界面基于微软广受欢迎的 Visual Studio Code 编辑器构建,易用性极佳。

正因这些优势,Cursor 才赢得从顶级工程师到科技 CEO 的广泛赞誉。客户群体覆盖科技巨头如 OpenAI、Uber,以及 Instacart、Spotify 乃至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等多元化机构。

03、挑战与机遇并存,Cursor 自研“大招”

Cursor 发展虽猛,但 AI 编程工具市场已是“红海”一片。

OpenAI、Anthropic、Cognition 等巨头纷纷推出或收购 AI 编程工具,意图瓜分市场。其中,Cognition 于 7 月收购了 Cursor 竞争对手、AI 编码初创公司 Windsurf。

甚至有报道称,OpenAI 去年曾探讨收购 Cursor,但被后者“霸气拒绝”了。OpenAI 也曾短暂谈判收购 Windsurf,但最终在 5 月推出了自己的编码工具 Codex。

9 月,Anthropic 表示其编码工具 Claude Code 自 5 月全面推出以来,已为公司带来超过 5 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Cursor 已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今年 10 月下旬,该公司发布了其自研的 AI 模型 Composer,此举旨在减少对第三方模型的依赖,降低成本,并“留住更多收入”!

Composer 目标是执行更复杂的端到端软件开发任务,直接与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公司形成竞争。

CEO 迈克尔・特鲁埃尔透露,新融资的大部分资金将专项投入到 Composer 的研发,这笔资金将支撑其对专业人才和 GPU 资源的巨额投入。

Cursor 还宣称,其自研模型目前生成的代码量,几乎超过全球所有其他大语言模型。

04、“天才少年”的“编程传奇”

“天才少年”CEO 特鲁埃尔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编程传奇”。

他自幼便痴迷编程。高中时期,便一手创建了编程游戏 Halite,吸引数千名玩家,用不同语言操控机器人“巅峰对决”。

此后,他在药物发现公司 Octant 从事计算化学研究,又在谷歌训练新闻推荐模型。因破纪录完成手写编码测试,被 Facebook 早期投资人阿里・帕托维“慧眼识珠”。

特鲁埃尔最终成为 Neo 学者 —— 一个专门发掘、指导、投资硅谷卓越人才的创业训练营。25 岁的联合创始人桑格,也是 Neo 学者。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来自巴基斯坦卡拉奇的阿西夫,曾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伦纳马克,同样是前数学奥赛冠军。

这些“顶配”的数学与编程天才,最初尝试为机械工程师的 CAD 程序构建 AI 模型,但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失败。他们迅速调整方向,转向更熟悉的软件工程领域。特鲁埃尔曾表示,他们随后开发的 AI 代码编辑器,简直是“程序员的 Google Docs”。

05、“人才大战”升级,直接“买团队”

与此同时,Cursor 也面临着空前的人才争夺战。

为满足业务的指数级增长需求,公司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充团队。在短短数月内,就从 4 月的 60 余人迅速扩充至 300 多人。此外,该公司计划招募更多工程师、法务和市场拓展人才。

为了高效获取顶尖人才,Cursor 采取了非常规策略:正式宣布收购科技招聘战略公司 Growth by Design。

将其经验丰富的招聘团队,整合至公司内部。此举凸显了 AI 尖端服务领域,对有限人才资源的激烈争夺。

此前有报道指出,Meta 曾为 AI 人才开出高达 2 亿美元的薪酬包,OpenAI 也通过大规模二级市场交易来吸引和留存核心员工。

“我们很高兴能成为在其平台上构建大型公司的首批范例之一,”首席执行官特鲁埃尔表示,“所有的 AI 实验室都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

IPO?“不急,先搞研发!”

面对外界关于上市的猜测,CEO 特鲁埃尔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显然,对于手握 23 亿美金新融资的 Cursor 来说,当下的重点不是取悦公开市场,而是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自研模型 Composer 的成败,将是决定其能否摆脱“二房东”身份、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