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伴侣没有“生理性喜欢” 是不爱了吗

抖音秀 热点资讯 3

网络上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判断伴侣爱不爱你,就看 TA 对你是否生理性喜欢;生理性喜欢,才是真正的喜欢……如果进一步搜索“什么叫生理性喜欢?”,会弹出一堆相关帖子。

也有很多的文章细数“生理性喜欢”的诸多表现。例如:

· 喜欢和 TA 亲亲抱抱举高高;

· 喜欢听 TA 的声音,全世界都为 TA 静音;

· 喜欢闻 TA 身上的味道,汗津津也不嫌弃;

再比如:

· 忍不住对 TA 靠近靠近再靠近,变成贴贴怪;

· 睡觉都要紧紧拥抱,即使手麻了也不分开;

· 视线总是追随 TA 的身影,关注 TA 的一举一动;

甚至于:

· 总是忍不住想揉捏 TA 的脸、咬 TA 的手;

· 只要一靠近 TA,都会心跳加速、兴奋激动。

看完介绍后,只想感慨:这让老夫老妻情何以堪?!有年轻的网友也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产生了困惑:

· 和 TA 在一起很开心、很舒服,但很嫌弃 TA 的汗味,是生理性厌恶吗?

· 喜欢和 TA 谈天说地、一起做家务,对亲亲抱抱举高高不感冒,是不够爱吗?

“生理性喜欢”是爱的表达

生理性喜欢,是不由自主地渴望靠近、触摸和感受对方的冲动,是爱的表达,是亲密与依赖的自然流露。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在建立亲密关系时,通常会经历“呈现”“触摸”“无性的依靠”三个阶段之后,才会出现“梳毛”行为,以表达亲近和信任。

事实上,梳毛不仅是一种社交信号,更是一种生理调节行为。通过对皮肤和肌肉施加压力,梳毛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从而减轻疼痛、放松情绪、增强亲密感。[1]体现“生理性喜欢”的爱抚和依偎,就具有“梳毛”的类似作用。

无论是和孩子亲吻拥抱、与爱人耳鬓厮磨、同密友靠肩而坐,都是通过身体接触让彼此的情绪得到安抚,心理获得滋养。

“生理性喜欢”不是爱的全部

然而,“生理性喜欢”不是爱的全部。有的人爱得热烈,有的人爱得深沉;有的人爱得外露,有的人爱得内敛。将“生理性喜欢”奉为检验真爱的唯一标准,甚至最高标准,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谬误。《爱的五种语言》中指出,每个人理解爱、感受爱的角度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也会不同,就像我们说着不同的“方言”或“语言”。书中归纳出了5五种爱的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2]:

· 肯定的言辞:这种语言的使用者,倾向于通过赞美、鼓励、表达感谢和爱意来传递情感。例如,“你今天真好看”“你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有你真好”“我爱你”这些直接的口头肯定,是他们感受和表达爱意的“主频道”。

· 精心的时刻:这种语言的使用者,爱意味着高质量的陪伴。例如,放下手机,进行无干扰的深入交谈;一起散步,享受一段不被打扰的时光;共同参与一项活动,创造属于彼此的独家记忆。他们要的不是“人在这里”,而是“心也在这里”。

· 接受礼物:礼物是爱意的有形象征。重点不在于礼物的贵重,而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心意、思念和重视。例如,一个在旅途中为你挑选的纪念品;一份记得你喜好的小零食;一张想与你分享美景的明信片......都是在说:“我心里有你,时时刻刻都在想念你。”

· 服务的行为:这种语言的核心是“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例如,为你做一顿饭、在你疲惫时主动分担家务、在你生病时悉心照料......这种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是他们表达“我关心你,我想让你轻松一点”的方式。

· 身体的接触:这是“生理性喜欢”的核心所在。牵手、拥抱、亲吻、抚摸等身体接触,是这种语言使用者表达爱和感受爱的主要途径。对他们而言,身体的靠近直接等同于情感的亲密。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都会使用这五种爱的语言,也能从中感受到爱。但每个人都只有一到两种“主要爱语”,其他的都是“次要爱语”。

这就像“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关系:无论你能说多少种“外语”,你的“外语”有多流利,“母语”始终是你最自然、最深刻,也是最能触动你的表达方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着急、愤怒或兴奋时,会不自觉地切换方言,甚至觉得用方言骂人才最得劲儿。

如果伴侣的“主要爱语”是“精心的时刻”,不是“身体的接触”,那么对方很多时候不会热衷于亲亲抱抱,却愿意花一整个下午陪你聊天、一整个周末陪你徒步。

爱的“频道”不匹配 才是问题的关键

许多亲密关系中的矛盾,不是源于爱的缺失,而是源于对爱的理解不同,爱的表达错位。回到文章一开始,网友们的困惑:困惑一:喜欢和TA谈天说地、一起做家务,对亲亲抱抱不感冒,是不够爱吗?不是。这很可能说明,你的“主要爱语”是“精心的时刻”(谈天说地)和“服务的行为”(一起做家务)。

你通过这两种方式感受和表达爱,感觉非常满足。如果你的伴侣也是如此,那么你们就在同一个“频道”上,关系同样可以非常稳固和幸福。对“亲亲抱抱”不感冒,仅仅说明“身体的接触”可能只是你们的“爱的外语”,而非“母语”。

当然,如果在日常互动中,总觉得伴侣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总感觉伴侣似乎不够爱自己,首先要做的,是觉察和确定两人之间的“爱的语言”是不是不匹配。例如,你的“主要爱语”是“精心的时刻”,伴侣的“主要爱语”是“身体的接触”,那么,无论伴侣表现得如何亲近,你都会觉得差点什么,甚至会误以为伴侣对你只是见色起意,而不是出于真心,出现鸡同鸭讲的不对频。

在确定双方的“主要爱语”后,会少了很多误解,也能有意识地互相满足彼此对爱的需求,更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理解伴侣的行为,从中感受到真正的爱意。

困惑二:和 TA 在一起很开心,但很嫌弃 TA 的汗味,是生理性厌恶吗?不是。爱一个人,不代表要全盘接受对方所有的生理特征,尤其是在不舒适的范围内。气味确实是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学者甚至认为,身体吸引力本质上可能真正基于气味。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体味是免疫系统好坏的外在表现,我们认为有吸引力的气味,来自那些在基因上与我们最兼容的人。[3]然而,体味吸引力受很多因素影响,即使一开始很喜欢,后面也可能会厌恶。

例如,进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服用避孕药会改变女性对气味的偏好,干扰她们选择兼容伴侣的能力,更喜欢免疫系统基因与自己相似的男性的气味。也就是说,服用的药物、常吃的食物、健康的波动,哪怕是生理周期的规律变化或怀孕,都会影响和改变你对伴侣体味的喜好。

而且一旦关系进入长期承诺阶段,人们对伴侣气味的感知会与 TA 对伴侣的情感反应交织在一起,很难客观地判断伴侣的气味。换句话说,如果 TA 爱上了伴侣,即使再怎么嫌弃伴侣闻起来像个垃圾桶,TA 也仍然会被吸引,大不了让伴侣多洗几次澡,多喷点香水。

决定爱上与否的两个重要维度

一个人会不会爱上另一个人,一个人愿不愿意和另一个人确定关系,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是身体吸引力和社会吸引力。身体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ness),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人外貌、声音、气味等生理特征所带来的魅力。

这是最直观、最本能的吸引力。进化心理学家认为,那些通常被认为是“美”的特征(例如,对称的面孔、健康的体态),在潜意识里被解读为“拥有良好基因”和“健康可育”的信号。这种源于身体的吸引力,是“生理性喜欢”最直接的导火索。

然而,人是复杂的社会性动物,吸引力绝非仅限于皮囊。研究证明,身体吸引力可能会一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社会吸引力才是这段关系是否能进一步发展并维持下去的核心。社会吸引力(Social Attractiveness)包含了相似性(Similarity)和社会价值(Social Value)两个层面:

· 相似性:即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天生倾向于喜欢那些在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与我们相似的人。与相似的人在一起,我们会感到被理解、被认同,沟通也更顺畅。

· 社会价值:涵盖了一个人的才华、智慧、社会地位、幽默感、善良等能够为他人带来益处或令人敬佩的品质。

因此,生理性喜欢不是爱情的全部,更不能依靠是否有生理性喜欢来判断一段感情的真假或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