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8 日消息,科技媒体 Windows Report 昨日(10 月 7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谷歌正为 Chrome 浏览器测试名为“CPU 性能 API”的实验性功能,根据设备性能强弱自动优化网页内容。
援引博文介绍,“CPU 性能 API”主要是让网站能够了解用户设备的处理器性能概况,将与另一项名为“计算压力 API”(用于告知网站 CPU 当前繁忙程度)的接口协同工作,通过为网站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动态调整相关内容。
对于用户来说,这项功能有利有弊。好处方面,网站可以据此为性能较弱的设备提供简化版内容,从而有效避免游戏、视频通话等重度应用出现卡顿或崩溃情况。
此外通过了解设备的性能限制,Chrome 可以帮助网页应用以更节能的方式运行,进而延长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对于开发者而言,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更精细地优化应用,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性能标准,可以适配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不过该提案的另一面是严峻的隐私风险。尽管 API 不会泄露设备的确切型号,但暴露处理器性能这类硬件信息,会显著增加用户被“指纹追踪”的风险。
这是一种基于设备独有软硬件特征来识别并追踪用户的技术,获取的信息越多,追踪就越精准。对于注重隐私的用户来说,这无异于向网站交出了又一把窥探个人设备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