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酒店拖鞋循环利用”上热搜!一次性拖鞋消毒后到底还能穿吗

抖音秀 热点资讯 8

近日,有网友发帖反映,一家酒店提供的白色拖鞋明显起球,鞋内还有毛发,质疑这些拖鞋被重复使用。

最后,涉事酒店相关负责人向媒体承认,出于环保考量,该酒店拖鞋经消毒清洗后会循环使用 2、3 次。这件新闻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快速登上热搜。

我们可以从很多维度来谈论,比如法规、经济和管理。今天,借此契机,我们仅讨论背后的科学和健康风险,也就是说穿了消毒后的拖鞋会有什么后果,希望可以帮大家消除心中的一些疑惑。

拖鞋,确实可能携带病原体

拖鞋是经常接触外界环境的物品,也是广义上的“衣物”中最脏的物品之一。很明确的是,拖鞋是病原体的潜在载体,相关的病原体可能会是细菌、真菌、病毒,甚至是寄生虫。下面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引起毛囊炎,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引起绿甲;

· 真菌:红色毛癣菌可能引起脚气(也就是足癣);

· 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起跖疣、寻常疣;

· 寄生虫:疥螨可能引起疥疮。

具体可能携带什么病原体,要看使用过拖鞋的人的健康状况,也看拖鞋去过什么地方。这是因为,拖鞋里面、鞋底、鞋套以及拖鞋接触的地面等表面,都可能被病原体污染。

有数据显示,即使在日常地面清洁的情况下,鞋套在接触地面 5 分钟后也会受到污染,且可将病原体转移到床单上。再拿一篇类似的研究来说,学者发现,医疗环境中,鞋底能被多种病原体污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艰难梭菌、大肠杆菌乃至于新冠病毒。

尽管酒店环境不同于医院,但住客在内外环境走动,其鞋底(包括拖鞋)接触地面后,同样可能沾染并传播病菌。此外,病原体可以通过袜子从地板转移到床单上,这与住客穿着拖鞋在房间内走动,然后将脚或拖鞋接触到床品的情况类似。

共用拖鞋后,传播疾病的风险大不大?

不过,好消息是,总体的传播风险不大。这是因为,疾病要传播,需要一些“天时地利人和”,比如相应的病原体含量大、传染性强,比如住客穿拖鞋的时间长,抑或是住客免疫状态低、脚的皮肤刚好有一些损伤,让病原体能够趁虚而入。

换个角度思考,要是传染性大,相信也没人敢用其他共用的物品了,比如水壶、杯具、毛巾、被套、其他床品,更不敢轻易出入酒店这类公共场所了。坏消息是,具体的风险是未知的。由于不是疾病的高发场所,难以有人统计酒店共用拖鞋这类物品可能会让风险增加多少。

说不定,偶然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包括拖鞋以及其他)后,皮肤就会沾染病原体。甚至,日常活动(例如走路、跑动、提鞋)会导致地面病原体重新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诺如病毒就有这个特异功能)。

曾有学术研究表示,健康和安全是旅客出行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传染病出现的不确定性,会很显著地导致酒店入住率在短期和长期内下降。在后疫情时代,旅客对住宿环境的清洁卫生标准只会更加严苛,这也无可厚非。

消毒拖鞋虽有用,但也有局限

新闻中,酒店提到会对拖鞋进行“消毒清洗”,但具体的清洁、消毒效果如何?

先看清洗(洗涤),清洗不仅是为了去除可见的污渍和污垢,更重要的是消除微生物污染,达到卫生洁净。同时,有效的消毒必须以彻底清洁为前提。遗憾的是,新闻中提到的拖鞋还有毛发,如果属实的话,这提示最基本的物理清洁并没有做得很到位。

通常来说,水温在 60℃ 以上可以确保高水平的卫生效果,这能有效灭活多种(虽然不是全部)微生物。如果为了节能而降低清洗温度,则会影响最终的效果。至于酒店是否采用了足够高的温度进行热力清洗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消毒方面,含氯或活性氧的漂白剂是比较主流的选择,它们有重要的抗菌效果。一个冷知识是,如果只使用普通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比如洗衣液,则主要是物理去除作用,少了有效的“化学灭活”作用。

因此,酒店是否在清洗流程中加入了有效的化学消毒剂,则是另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顺便提一下,拖鞋的清洗和消毒过程中,还有其他污染的风险:

· 交叉污染:如果将多个住客的拖鞋在一个批次中清洗,可能会发生纺织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 二次污染:洗衣设备本身如果维护不当,内部形成的生物膜可能成为污染源,在洗涤过程中会反向污染纺织品。

当然,上面只是提出一些担忧,如果能够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风险就会大大减少。

一次性拖鞋,应该如何科学管理?

有人质疑涉事酒店的白色拖鞋是一次性拖鞋。这就涉及到更复杂的问题,那就是普通拖鞋和一次性拖鞋,处理思路是一样的吗?为了减少和管理风险,我国早有相应的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 37487—2019)。该规范对住宿场所的公共用品提出了明确规定,比如:

· 要求床单、枕套、被套、毛巾、浴巾、浴衣等公共用品应每客用后清洗消毒,做到“一客一换”;

· 所有公共场所可重复使用的拖鞋,需“每客用后清洗消毒”,未经清洗消毒的拖鞋不得供下一位顾客使用,消毒效果需符合《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 消毒过程规范:若采用化学方法消毒,需保证消毒池容量、深度满足浸泡需求,确保消毒液有效浓度与浸泡时间,消毒后需充分冲洗;若用消毒柜、蒸汽或煮沸消毒,需按操作说明保证消毒温度与时间;

· 未使用的拖鞋(含一次性拖鞋),需与床单、杯具等“可重复使用公共用品”分间/分层存放。

从相关规定可以看到,如果拖鞋不是一次性的,那么可以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没有必要谴责。但如果拖鞋是一次性的,但被用来循环使用,那就有一些问题了。规范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一次性拖鞋禁用”的内容,但通读下来,很明显能感受到它有“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的隐含原则。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一次性拖鞋应被归为“一次性耗损品”,采购、储存和处置时最好是按“一次性耗损品”管理,使用后需作为废弃物处理,不得清洗消毒后再次使用,不适合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