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加速包抢票有用吗?江苏消保委实测 9 大平台:12306 最先出票,当心多花钱反被坑

抖音秀 热点资讯 7

9 月 23 日消息,据江苏省消保委消息,为深入了解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消费现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抢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江苏省消保委近期针对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开展了专项调查,并于 9 月 22 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线下体验、协议文本分析以及舆情数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线上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 4507 份;线下体验覆盖了携程、去哪儿、飞猪等 9 家第三方平台,模拟用户购票场景,体验抢票全流程;同时,还对平台的服务协议、隐私政策等法律文本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呈以下消费特征:

  • 高频使用,已成购票辅助刚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91.72%)的受访者使用过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其中每年使用 3~5 次和 6~10 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分别为 41.83%、34.54%,该使用频率与周末短途出行及节假日返乡等高频场景高度契合。

  • 成功率为核心吸引,安全顾虑为主要制约。超半数(52.95%)的受访者选择第三方抢票平台是因为“抢票成功率高”;而在“从未使用”第三方平台的原因中,“担心软件存在风险”占比最高,信息安全是主要阻碍因素。此外,近三成受访者对抢票效果存疑,近五成认为官方 12306 已经足够方便。

  • 多数认可抢票效果,显示成功率、专人抢票最为重要。超七成(70.10%)受访者认为第三方抢票平台的成功率处于“一般”及“较高”区间,仅 8.03% 认为成功率可达 80%,表明第三方抢票平台虽具备一定抢票效果,但未达“很高”预期;在核心功能方面,“抢票成功率显示”“24 小时专人抢票”占比居前,分别为 47.56%、44.07%,反映出受访者对“高效抢票 + 结果可控”的双重需求。

  • 加速包效果存疑,担心制造抢票焦虑。超半数受访者“偶尔购买(高峰期)”加速包,但 37.88% 的受访者对其效果存疑,但仍会因焦虑心理而购买,另有 18.43% 的受访者明确反感加速包,认为平台“制造抢票焦虑”和“对非付费用户故意降权”。在价格方面,近半数(49.08%)可接受 10-30 元的加速包费用,31.18% 接受 30-50 元,显示中低额支出是主流。

  • 满意度超七成,退改签问题与诱导消费引发不满。总体来看,第三方抢票平台获主流认可,“非常满意”与“满意”合计超七成,其存在价值获多数肯定。另有超两成用户给出中性或负面评价,不满原因主要为,“退改签体验差(41.84%)”“存在诱导消费(38.78%)”“余票信息不准确(36.73%)”等。

从官方公告获悉,在体验调查中,针对南京南-北京南 G4、南京南-秦皇岛 G1236 两条线路,各平台加速包费用差异显著,单人次费用从同程旅行(安心抢票费用)最低 5 元至美团(VIP 抢票费用)最高 70 元不等,多数集中在 30 至 50 元之间,且同一平台内价格越高的加速服务显示成功率也越高。

然而实际抢票结果显示,12306 官方平台在两条线路中均为最早候补成功,部分第三方平台出票晚于 12306 官方候补,近半数全程未抢到票,与其承诺的“抢票成功率高”“抢票速度更快”不符。体验表明,附加费高低与抢票结果亦无明显正向关联,高价服务未兑现实际效果。江苏省消保委表示“当心多花钱反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