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男女的事情都操心不过来,最近,新西兰开始张罗一只蜗牛的“婚姻”。
Ned,是一只来自新西兰的花园蜗牛,种类很普通,学名散布大蜗牛(Cornu aspersum),数量也很可观,按理来说,这一类的蜗牛要寻找爱情并不难。
然而,Ned的窘境体现在它罕见的螺壳上。
它的螺壳天生反向,其他同类蜗牛是右旋的,即螺壳在身体右侧旋转,而它却是左旋的,螺壳盘绕的方向完全相反,相对应内脏也是反着来的,尤其是生殖器官。
大多数蜗牛虽说是雌雄同体,但要生孩子必须要异体繁殖,过程中两蜗牛不分雌雄,会互相交换“精子”,各自都能生孩子。为了助兴,期间蜗牛还会射出“恋矢”——一种钙质的管子扎入对方体内。
左旋蜗牛和正常的右旋蜗牛,彼此是镜像的,配对时,显然端口无法正确匹配。所以,Ned想要找到另一半并成功繁育下一代,它也只能找“左撇子”。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Ned这样螺壳反向的个体,出现的概率只有四万分之一。
这就意味着,仅靠Ned自己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于是就有了新西兰民众为Ned征婚的活动。
白色细细的管子就是恋矢
“四万个里挑一个”的蜗牛征婚
蜗牛取名Ned,是有出处的,它的发现者吉赛尔·克拉克森(Giselle Clarkson)是根据动画片《辛普森一家》中的左撇子邻居名字——内德·弗兰德斯 (Ned Flanders)而命名。
吉赛尔是一位插画家兼作家,有一天她正在清理自家院子,挖蔬菜的时候偶然发现一只蜗牛。
她看着这只蜗牛,总觉得它很怪,但又说不出哪里怪。拿手上端详了半天才意识到,蜗牛螺壳罕见地往左边卷曲,常见的蜗牛壳是往右的。
Ned相关的插画
吉赛尔曾在地理杂志工作过,接触过左旋螺壳的蜗牛,她知道这只蜗牛是相当特殊的个体,随后就给它取名Ned,并安置在鱼缸里,最后还联系了杂志社,告知了这一发现。
在杂志社的组织和推动下,新西兰就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左撇子”蜗牛寻找伴侣活动。
只不过,按照反向螺壳出现的概率来看,这一次“征婚”,不是百里挑一,而是“四万个里挑一个”。
网友还煞有其事为其填写了“约会资料”:它善于倾听,有房,喜欢西兰花,但是个左撇子,不接受跨国恋,希望能找到满意的伴侣。
杂志社也号召民众多在自己院子里翻翻找找,尤其是温和潮湿的夜晚,蜗牛很多,拿个手电筒照一照,也许就能为Ned找到独一无二的爱情。
只要参与的人足够多,四万分之一的概率,也不是难题。
上面这只是左旋蜗牛Jeremy
为反向蜗牛征婚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Ned不是第一个因为螺壳反向而爱情不幸的蜗牛,在它之前,是有成功案例的,主角名字叫Jeremy。
和开头Ned一样,Jeremy也是螺壳反向的“左撇子”,出生于英国伦敦,是一个退休科学家发现的,后期由英国诺丁汉大学接收并饲养,征婚也是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组织的。
经过全民的努力,最终还真找到2只左旋蜗牛,分别是Tomeu和Lefty。
搞笑的是,三只蜗牛的相亲会面不是很顺畅,原本是主角的Jeremy,最后却沦落成了“电灯泡”。来相亲的Tomeu和Lefty居然配对了,之后生下了 170 只正常螺壳的蜗牛(右旋)。
好在Jeremy没有放弃,不计前嫌还是和Tomeu配对成功了。
之后没多久,Jeremy就死了,它总共有56只后代,也都是右旋的蜗牛。
左旋和左旋孕育下一代,为什么生出的后代都是正常的右旋?
关于这一点,诺丁汉大学的遗传学家安格斯·戴维森也研究过,于2020年在《生物学快报》上发表了论文。
一直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蜗牛螺壳左旋,是基因突变遗传的,属于隐形性状,但遗传方式不是纯粹的显性-隐性这么简单。
这种性状不是由生物体自身的基因型决定的,而是由蜗牛母体决定。
科学家称之为“母体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母体特有的一些物质,例如营养物质、激素、mRNA和蛋白质等,对后代某些性状的表达有直接影响。
然而,针对花园蜗牛(散布大蜗牛)的螺壳左旋,遗传学家安格斯·戴维森提出了新的见解。
他认为发育意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逆转节点出现在第三次卵裂,这种转变没有特别的规律,具有偶发性,诱发的因素也有很多。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决定花园蜗牛螺壳左旋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可能需要多种因素叠加才能实现。
在研究中,即使父本母本都是左旋,它们的后代依然会保持右旋,就说明左旋出现的概率极低,单一因素无法实现。
也正是因为如此,新西兰才会大费周章为稀有的左旋蜗牛Ned征婚。
最后,也在这里,预祝Ned“征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