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全面实行3年制

抖音秀 热点资讯 2

7月2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期,多所高校密集宣布调整硕士研究生学制,特别是专业硕士(专硕)的培养年限普遍由2年或2.5年延长至3年。

各校公告:

宁波大学:2026年起,法律(法学)(035102)学制由2.5年调整为3年(含全日制、非全日制)。

华中师范大学:2026年起,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035200)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

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和金融专硕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

中央民族大学:2026年起,应用统计(025200)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

吉林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045300)和金融(025100)学制调整为3年。

南昌大学:翻译硕士(0551)基本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

这反映了自2009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专硕多为2-2.5年,学硕统一3年)基本稳定后,近年来高校对学制,尤其是专硕学制进行延长调整的趋势。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全面实行硕士研究生3年制。

此轮学制调整的核心动因在于提升培养质量。高校普遍认为,原有较短的学制难以保障专硕的培养效果。延长至三年有利于强化教学与实践: 提供更充裕的时间进行系统授课、深化理论学习,并在实践环节给予学生更充分的锻炼机会。使学生能更合理地规划课程学习、科研/实践项目及学位论文撰写。另外学制与学硕趋同,有助于提升专硕学位的社会认可度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达135.7万人,在学研究生409.5万人,毕业生108.4万人。相较于2017年(招生80.61万人),7年间招生规模增幅达68.3%。规模扩张下,保障培养质量成为关键议题。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指出,当前许多专硕培养仍偏重理论,实操性不足。在高校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延长学制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举措之一。但他同时强调,根本问题在于部分高校专硕与学硕在课程设置、培养内容和方法上区别不大,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落差。“除了学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更需要深度优化,以真正契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丁长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