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确诊1例“食脑虫”病例 感染后病死率高达98%

抖音秀 生活百科 15

近日,一名男童的妈妈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孩子6月16日在幼儿园打水仗后,第二天开始持续发烧,多家医院检查后一直没有查到病因。6月30日,男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腰穿脑积液的检查,确诊为狒狒阿米巴原虫感染。孩子还在医院,目前意识良好,但走路有些不稳。医生表示治疗过程如同摸着石头过河。

7月2日,孩子妈妈再次发文称张文宏医生和感染科的专家将进行会诊,并求助网友联系正规买药渠道,让孩子尽快用上药。此前,另一名5岁女童家长也在社交平台求助,女孩于6月7日和6月14日游泳和泡温泉,6月22日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的情况,随后住进医院并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6月27日被检测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情况非常危急。6月29日,当事人更新了近况,称孩子脑电图基本是平的,不能自主呼吸,生命体征也在陆续减弱,仍在全力救治中。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是阿米巴原虫的一种,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与溶组织阿米巴有很多不同之处。溶组织阿米巴多表现为慢性腹泻或肝脓肿;而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跟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均称为“食脑虫”,临床以脑膜脑炎或脑炎为特征性表现。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的治疗在当今医疗界仍是一个难题,总体预后很差,死亡率高达98%,全球仅报道了很少成功治疗的案例。所有成功治疗案例均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喷他脒、磺胺嘧啶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曾发布过一个15岁的孩子阿文因感染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去世的情况。阿文生于贵州,平时经常于家乡河塘中游泳,2018年12月出现鼻部破损,2019年5月23日出现发烧,6月2日求医到华山医院,经检测确诊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同年6月9日,阿文经抢救无效去世。

这种疾病早期易被误诊,因为它的早期症状像普通脑膜炎——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脖子发硬。很多有效药分子大、毒性强,穿越血脑屏障困难,高剂量应用又易带来副作用。如要确诊“食脑虫”病原体,必须在脑脊液或病灶组织里找到阿米巴或做分子检测,基层医院常常做不到“立等可取”,很容易错过宝贵的救治时间。

夏天在湖泊、温泉、河道、戏水池潜水、跳水,鼻腔被温暖的淡水猛冲,是最典型的感染途径。同时自来水直接洗鼻也可能感染。夏日玩水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泳池,并查看水质监测报告,余氯含量应保持在0.3mg/L至1.0mg/L。游泳前后要用流动水淋浴,游泳后要及时滴抗病毒眼药水,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泳镜。如在“温暖淡水呛鼻”后一两周内,出现高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脖僵硬,甚至很快意识模糊,务必立刻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最近在哪个水域把水呛进鼻子了。


上一篇你还在用吗 余额宝12岁了 每天为老百姓赚1个亿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