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0年前的2013年,彼时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才刚刚起步,当时的新能源车企海投被人们贴上了骗补的标签。而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真正意义上的首款量产车型Model S也才投产不久,特斯拉的名气也远未达到如今这般地步。不过在短短十年间,情况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不入流的电动汽车一跃成为了如今的香饽饽,新能源汽车行业相比传统燃油车更是一跃成为了朝阳行业。
新能源汽车在当今能有如此迅猛的发展,除了本身的技术不断进步外,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给予了相当大力度的补贴。相对于补贴,直接禁止销售燃油车更是一剂政策猛药,也是一把悬在传统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欧盟此前便颁布了史上最强力度禁燃令,宣布将在2035年正式在欧盟内部禁售燃油车。不过这一提案似乎还未正式通过就要“胎死腹中”了。
欧盟2035禁燃令遭大改
今年2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决议,决定2035年完全停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货车。而拟议的欧7(Euro7)排放标准将对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污染物进行更严格的排放限制。虽然此前欧盟曾多次放话,将从2035年起禁止燃油车的销售,不过该决议在欧盟内部还是引发了诸多抗议。
这其中,此前一直没有明确反对该议案的老牌汽车强国终于不装了,直接实名反对禁燃令。
德国数字和交通基础设施国务秘书迈克尔·特奥雷尔(Michael Theurer)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欧盟部长会议上说:“我们相信电动车现在是发展的方向,但我们需要更多样的方法。合成燃料(eFuels)技术和生物燃料技术也是我们需要的。”他同时威胁欧盟称,除非欧盟委员会同意使用合成燃料,否则德国将不会通过该决议。虽然相关决议已经在欧洲议会获得通过,但是这一决议还需要获得欧洲理事会的批准方才正式生效。
在德国等七国的反对下,欧盟不得不继续就相关问题展开谈判。在欧盟方面经过妥协和让步后,欧盟和德国政府官员表示,双方已经就未来使用内燃机的问题达成了协议。欧盟气候政策负责人弗朗斯·蒂默曼斯在推特上表示:“我们已经与德国就未来汽车使用合成燃料一事达成了协议。”
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也表示:“2035年后,如果内燃机汽车只使用完全碳中和燃料,它们仍然可以注册。”
在经过谈判后,欧盟内部最终达成了新的协议。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28日,欧盟成员国最终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批准从2035年起禁售化石燃料新车。新协议不再完全要求2035年禁售燃油车,而仅仅是禁售非零排放的车辆,那些采用合成燃料(e-fuels)的车型,依旧能够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
何为合成燃料?
“e-fuel”算是一个新的合成词,其中字母"e"代表了“可再生电力electro","fuel"是英文"燃料"的意思,其中文往往翻译为合成燃料或电子燃料。
根据相关介绍,合成燃料与一般的化石燃料不同,其并不是从石油中提取,合成燃料的生产基于氢气的提取。通过将水分解成氢和氧成分的电解过程来实现。氢气与从空气中提取的二氧化碳结合并转化为能量液体。在催化剂和高压的帮助下,氢气与二氧化碳结合。由于电力用于生产电子燃料,该过程被称为电力到液体的过程:即电力被转化为易于储存和运输的合成液体。
在经过燃油厂的加工后,合成燃料可以被转化成电子汽油、电子甲烷、电子甲醇、电子煤油等多种类型,可以满足不同交通工具的需要并完全替代传统燃料。此外,合成燃料还可以与传统燃料以任何比例混合。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物流网络,无论是加油站、燃油运输车亦或是油库,都能够接近完美兼容。
根据生产合成燃料的厂家的说法,合成燃料在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中保持了碳中和,即使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与生产时所消耗的二氧化碳保持了一致,因此并不会带来额外的碳排放污染,这也是为何最终欧盟能够允许使用该燃料的燃油车在2035年继续销售的原因。
欧盟为何改协议?
从表面上看,欧盟修改协议主要是由于德、意等汽车大国的反对,而这背后的原因,则是假若欧盟真在2035年“一刀切”禁止所有燃油车销售,则会对欧盟内部乃至其他国家的传统车企造成巨大影响。
一方面,对当前依旧以燃油车为主的各大传统车企来说,要想在2035年全面转向电气化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欧洲最大车企大众集团曾表示,该公司决定将其五年支出计划提高到1800亿欧元,其中大约有70%(1260亿欧元)将会被大众投入到电动汽车以及软件领域。这一数字对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此前,同为欧洲最大车企之一的Stellantis集团也曾对禁燃令的推行表达过担忧。该集团CEO Carlos Tavares(唐唯实)表示,在欧洲各地禁止燃油车的举动将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环境影响。他认为,2035年禁售燃油车并迫使汽车制造商转向纯电动汽车这一做法,并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方法,对于燃油车一刀切的做法也不利于车企的发展。在他看来,电气化是政治家做出的选择,而并不是行业出于技术考虑所做出的。
另一种对禁燃令的不满来自于对欧洲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数量不足的担忧。虽然欧洲各国都在努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但是充电基础设施的缺乏会让电动车的用车变得更加困难。根据安永和欧洲电力行业联盟(Eurelectric)2022年联合发布的报告,2022年欧洲地区共有330万辆上路行驶的电动汽车,而到2035年,需要900万个公共充电桩和5600万个家用充电桩才能满足需求,这意味着到2030年,欧洲每年需要安装50万个公用充电桩,之后每年需要100万个,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目前看起来有着不小的难度。
写在最后
从当下看,德国等国家似乎是在与欧盟的博弈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依旧保住了部分燃油车在2035年的生产资格。而保时捷、奥迪等德国车企,也早已开展了合成燃料的研发和生产。
不过需要明白的是,合成燃料的生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需要大量清洁电能和淡水,因此其生产成本目前依旧非常昂贵,假若届时无法将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的话,其合成燃料这一路线恐怕依旧难以走下去。
另一方面,电气化如今已成为全球大势所趋。正如瑞典能源部长Ebba Busch周二时所说的那样:“电动化毫无疑问是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全力投入电动化能让瑞典尽早实现竞争优势,而德国虽然争取到了过渡期,但未来或许将用更多时间来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