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0%!“天坑专业”,易主!

抖音秀 热点资讯 13

陕桂黔发布就业报告,多专业就业率低。中医学、法学、公共管理、新闻学、建筑学等频现“天坑”名单。国家扩大中医岗位,法学、公共管理专业招生受限。新闻学、建筑学就业遇寒,薪资下滑。

近日,陕西、广西、贵州发布了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中提到许多就业率极低的专业,半数及以上的学生无法落实的专业屡见不鲜。

以陕西为例,知识产权、图书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医学、世界史、管理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心理学等28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70%。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等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为0%。

广西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极低的6个本科专业中,最低的是广播电视学,其次是医学影像技术、建筑学、工程审计、中医学、新闻学。此外,根据贵州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本科专业为法学,和它排在末尾的还有交通运输工程、公共管理类、信息与通信工程。

就业率0%!“天坑专业”,易主!  第1张

在就业市场饱和的大环境下,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或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悲惨遭遇。

从“生化环材”,到“法新管建医”

一般来说,“天坑专业”是指那些就业前景不佳、工作环境较差或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

这些专业通常被认为在未来就业市场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曾经,“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一度因为学习难度较大、就业要求较高,且就业前景也不被看好,被学生自嘲为“四大天坑专业”

但实际上,目前这四类专业的就业率普遍都在80%~90%之间,比绝大多数人文社科和小众冷门专业的就业率都要高。

除了谣传的“四大天坑”,真正的专业“坑”,似乎一个比一个大。

前文的数据表明,中医学频频出现在各省就业率低的专业名单中,就业率亮起“红灯”,最低至65.98%

有网友说:“十年中医路,中医这个坑真是大,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也没有入门。”

究其原因,或许是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国内大大小小医院的中医新增岗位有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对中医人才的需求不足,就业机会少之又少,故被认为是医学类专业中的一个坑。

为缓解中医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国家大力扩大中医岗位规模。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总数突破100万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2人。

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在专业招生“大户”里,贵州全省毕业人数超过4000人的法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不太理想,法学仅75.93%,公共管理仅77.5%,两个专业分别有1000名左右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法学的“坑”,源于高校不断扩招,法学专业的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法学学科门类本科毕业生总数已达16.64万人,但法学专业学生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通过率一般为40%-60%,意味着约有一半的法学生拿不到就业的“敲门砖”。11月发布的《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便“点名”法学,明确指出限制和减少法学专业招生规模

作为培养公务员“预备军”的专业,公共管理听起来很高大上,曾经是考生的热门选择,但近年来就业率却频频“亮红”,主要是因为就业面太窄、专业认可度不高。

很多学生吐槽:“这个专业,什么都学,却什么都来不及学,学着学着成了‘煎饼侠’,实现了毕业就转业。”

如今,公共管理专业因就业率低,成为了本科专业撤销榜常客。

据统计,自2013年起至2022年,已有114所高校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撤销数量是所有被撤销专业中最多的

广受网友吐槽的“过气网红”——新闻学和建筑学,不仅在公开文章中屡次被视为“天坑”专业,也得到官方数据的进一步佐证。

在广西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这两个专业均有超过30%的本科生难以找到毕业出路,建筑学的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仅67.63%,新闻学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仅69.6%。

张雪峰之前的一句“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背后原因,除了传统媒体已是夕阳产业,还有更长远的问题。虽然新媒体发展迅速,存在庞大的人才缺口,但对人才技能要求更加多元化,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向新媒体转型就业方面存在较大的阻碍。

即便找到工作,薪资待遇低也是常态。一位广播电视专业的毕业生称,目前在杭州工作,月薪只有6500元。

和新闻学类似,建筑学专业正在经历一段漫长的寒冬

新周刊的一篇《比土木更惨的专业,985本硕月薪3000》的文章登上微博热搜,再度唤起人们对建筑行业衰退的关注。

据报道,北京某央企设计院的一位建筑设计师,曾经在入职第一年年收入便超过20万,但到了2024年,每月只能领到3000元,几乎快达到了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和过去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裁员和降薪成为常事,甚至已经有单位通知:只交社保,不发工资。

当一个专业已经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便会面临停招甚至撤销的结局。